冠心病在世界各国均为常见病。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刘世炜、潍坊医学院王春平等基于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数据进行的研究显示,2017年增加冠心病疾病负担的排名前五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坏胆固醇&rdq...
近日,来自中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使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对1990~2017年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可归因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健康饮食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增加的冠心病相关死亡人数...
心脏放支架治疗的是冠心病。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有没有放支架,冠心病患者都需要长期吃药。因为,冠心病患者已经存在比较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未来发生心梗、脑卒中和死亡的危险都大幅增加,此时吃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这些严重疾病的发生或复发。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
? 人的一生中约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想而知睡眠对我们来说多么的重要。可在去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中国睡眠诊疗现状调查报告》及《2018中国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中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五六千万人,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为90后,诊治的患者不...
急性心梗大多有预兆,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64 岁的范先生像往常一样晨跑回家,突然嗓子感觉一阵冒烟似的火辣辣地疼,紧接着不舒服的感觉从嗓子往下串,胸前一大片都觉得压痛。范先生以为是上火了,拿起凉白开喝了几大口,但情况并未缓解。随后几天,范先生发现,每次跑...
很多人对年轻人患冠心病颇为惊愕,认为年富力壮是一切疾病的天然免疫因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职场青年的心脏猝死事件,无不提醒人们,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遗传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那么,年轻人得冠心病都是遗传惹的祸吗?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SC...
最近一项发表于PLoS Medicine 的研究发现,在亚洲人中,如果BMI 较低,但腰围身高比(WHtR)过高,会与心力衰竭的较差预后相关。为调查亚洲地区肥胖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研究团队检测了来自11 个地区的5964 名心衰患者,并对2051 名患者进行W...
心血管病是全球第一杀手。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 年的数据显示,2015 年大约1770 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心血管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近日,在2019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
近期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稍微运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的人,比那些不易感到疲劳的人,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更大。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研究者共调查了625 名平均年龄为68岁的人,结果发现,那些易疲劳人群具有更高的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首先利用两...
一个国际研究项目发现,50 岁时心脏健康程度影响70 多岁时的大脑健康。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以7899名英国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从50 岁开始到多年之后的健康状况。研究对象50 岁时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研究人员依据研...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心碎综合征可能与癌症有关。心碎综合征患者中有1/6 患上了癌症,与那些没有心碎综合征的人相比,其患癌后的五年生存率更低。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心肌衰弱为特征的疾病。它会引起胸痛和呼吸困难。这种情况甚至对那些发展为...
有胸痛等典型症状的心脏病发作,被视为中风的风险因素之一,因为它们会导致血液凝块。近期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无症状的心脏病发作被称为 无声的心脏病发作,与不明原因的中风风险增加1 倍有关。 在中风患者中,有20%~25% 无法确定中...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心理压力较大和出现不良情绪(如发火)时容易诱发房颤。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经研究发现,对于这类人来说,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获益。研究者表示,心理压力会增强交感神经活性和降低迷走神经活性,而人们在发怒时儿茶酚胺增加,心率变异...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485 名体重超重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女性在一年内减掉4.5 公斤(10 磅),但随后体重又恢复,这种情况下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研究人员表示,一般认为维持健康体重有益于心脏,不过持续减重是困难的,而且体重波动可能...
导致心脏病的因素很多,包括不健康饮食、缺乏锻炼、有心脏病家族史等。除此之外,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还总结了6 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风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牛皮癣性关节炎等病史,那么更易诱发心脏病。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有免疫性...
众所周知,遵医嘱服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保证。若盲目停药,不遵医嘱服药,就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如今,心梗患者的服药状况就不容乐观。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商朴、郑昕和李静等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我...
在成功逃过一场心梗的突袭后,有些患者会庆幸自己命不该绝。然而习惯决定命运,如果此后的生活习惯不好,将会面临很高的复发率。近日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便是心梗救治成功,如果患者有不吃早餐、晚上睡觉前2小时内吃饭的坏习惯,死亡风险仍很高。 ...
日媒称,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和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公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的中年男性罹患急性心梗的风险是同年龄段每天工作7~9 个小时(即标准工作时间)者的1.6 倍。尤其是公司职员和年龄在50 岁以上的人群更易受到长时间工...
诱发心梗的原因很多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改善。◆善于调节情绪。心情要开朗,情绪要稳定、乐观,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生活事件的不良刺激,少生气,不发火,避免过度情绪波动。◆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参加会...
不少心肌梗死患者即使是在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之后,心梗还是会再次发作。这是因为心肌梗死治愈之后,患者并没有做好术后的一些保健护理工作,所以才出现了心肌梗死复发。那么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合理膳食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
Copyright © 2015 bjsbne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保健时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1019815号-9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全媒体运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电话:010-6279181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中关村科技园-北领地A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