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随着影片《芳华》的热映,片中的这个能够引领主旨、点出核心的金句引起了观众的共鸣,男主人公刘峰的遭遇与为人,无不令人对其产生怜悯和敬重。
影片的热映,激发了人们对于善良、好人之类概念的重新审视。学界很多研究发现了乐善好施、心胸宽广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联系。
前不久有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对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范畴。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把道德健康纳入健康范畴的科学根据是: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10 年的研究发现,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心理保持平衡,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们健康长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专家表示,“善良-健康”主要是通过道德健康调节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实现的。比如,人们如果具有忍耐、宽容的道德情感,就能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人际关系和现实中的各种困难,坦然大度、泰然处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进而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
Copyright © 2015 bjsbne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保健时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1019815号-9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全媒体运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电话:010-6279181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中关村科技园-北领地A2座